香山评论|给农民评职称彰显乡村人才评价新风向-每日看点
(资料图片)
近日,石家庄两位农民通过职称评审成为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而这项工作的开展其实并非新事,早在2018年中央1号文件就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至今全国多地已启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这标志着职业农民被正式纳入人才评价范畴,彰显出新时代人才评价新风向。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识中已形成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挣不上多少钱”的刻板印象,似乎与“人才”二字风马牛不相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农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现代农业生产已经不能再走传统路子,必须开拓创新。这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亦即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农业从“体力活”变为“技术活”,农民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对人才的需求不言而喻,乡村所需的人才,不仅包括从外面引进来的专家、学者、技术人才,更包括在本土培育出来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或熟识高科技农业机械操作,或精通农业企业管理,为他们评职称,突出专业性,无疑为农民的工作助力。职称评定既能让农民成功转型,又能提高优秀农业生产者的社会地位,配套上适当的奖励补助和政策倾斜,还能让获得职称的农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农民职称评定在乡村树立起了以实绩论英雄的人才评价导向,能够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的成果延续添砖加瓦。
但是,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定,能否让广大农民积极响应、评定标准是否全面严谨、社会认可度是否足够都是我们需要看到的问题。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未来,应持续加大政策的宣传推广、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做实相关的保障工作,让职称评定成为农民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打通职业农民的成长通道,以农民职业化助力农业现代化。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完善乡村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只有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的规则办法,识别出真正优秀的乡土人才,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